中信体系内或将迎一系列人事变动期货配资安全吗。
根据证券时报,北京商报等报道,中信信托董事长芦苇将回归中信银行,任党委副书记,预计完成相关程序后,出任中信银行行长一职。
中信银行原行长刘成已调任中信建投证券党委书记,并预计接任董事长一职。
中信银行老将再回归
事实上,芦苇并非由中信信托空降,其拥有长期中信银行的工作经历。在加入中信信托之前,其已经担任该行副行长。此后在中信信托两年多经历,更像是集团安排下职业沉淀和经历丰润。
上图系中信信托芦苇
具体来看,芦苇出生于1971年10月,为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会计学硕士,拥有中国、中国香港、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资格。芦苇早年曾在北京青年实业集团公司工作。1997年,芦苇入职中信银行,从此在中信体系中沉浸多年,历任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(现北京分行)业务部副科长、副处长,总行营业部总经理助理、副总经理,中信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、资产负债部总经理,中信百信银行董事,香港分行筹备组副组长,中信银行董事会秘书等职。2020年10月,芦苇担任中信银行党委委员,这往往是提拔前的标志。在紧接着的2021年4月,其升任至中信银行副行长。不过在2022年10月,因工作调整,芦苇辞任中信银行副行长,同时赴任中信信托担任总经理,并于2024年5月升任中信信托董事长。
前任行长刘成则调任中信建投担任一把手。
具体来看,刘成,为“65”后,今年57岁,拥有博士学位。早期曾任职于国家发改革、国务院办公厅,具有丰富的发展改革、财政金融相关工作经验。2018年4月至2021年11月,其担任中信银行监事长。2021年2月,刘成担任中信银行党委副书记,2021年11月开始任中信银行常务副行长,并于2023年8月正式就任中信银行行长。
机构之家梳理发现,中信银行近年来管理层更迭颇多,且多为中信系统内变动。2023年4月,朱鹤新辞去中信银行董事长等职务,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成为董事长,副行长刘成接替方合英升任行长。2024年5月,中信银行公告聘任贺劲松为副行长,其为该行27年老将,在成都分行、上海分行、北京分行、总行等分支机构任职。2024年9月,该行公告同意聘任谷凌云为副行长,他在中信银行体系内任职已超25年,任职前担任信银理财董事长。
职位变动之际,背后业绩如何?
中信银行成立于1987年,并于2007年实现A+H股同步上市,实际控制人为中信集团。截至2024年末,中信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9.53万亿元。其业务涵盖公司银行、国际业务、金融市场、机构业务、投资银行、交易银行、托管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,以及为个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、私人银行、个人信贷、信用卡、养老金融、出国金融等多元化金融产品及服务。
表:中信银行业绩快报部分信息
从行长刘成履职之后第一个完整年份业绩来看,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稳健增长,且资产质量边际改善,风险拨备能力提升。具体来看,根据业绩快报,2024年该行营业总收入为2136.5亿元,同比增长3.8%;净利润685.8亿元,增长2.3%。不良贷款率为1.16%,较上年末下降0.02个百分点,拨备覆盖率209.43%,上升1.84个百分点。
中信信托则成立于1988年,为中信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。中信信托以信托业务为主业,其业务涵盖自营贷款、资本市场投资、货币市场交易等,是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成员。
图:中信信托近几年业绩表现(亿元) 资料来源:wind
中信信托在近两年业绩则有所波动,主要受行业变化、监管政策等因素影响。2023年,中信信托实现营业总收入49.8亿元,同比下降22.7%;实现净利润26.3亿元,同比下降12.9%。不过在2024年强势反弹:实现营业收入53.4亿元,同比增长42.2%,是唯一一家营收超过50亿元的信托公司。净利润26.5亿元,同比增长1.0%。显示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业务转型能力。
综合而言,中信银行老将再度回归,拟担任党委副书记以及行长职位,长期中信银行内履职经历意味着其磨合度无虞。信托背景的多元工作经历有助于后续更好实现在金控体系内协同。此前在其带领下,中信信托尽管受行业压力但仍保持竞争力。前任行长刘成拥有理论实际双重优势,在中信体系内任核心岗位也体现集团对其重视度。在其带领下期货配资安全吗,去年中信银行业绩稳健,资产质量改善,成为股份行中的优秀典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