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信阳市中心医院浉河院区内镜诊疗中心迎来一位特殊患者。这位54岁男性患者体重104kg,BMI达31kg/m²,远超18.5 - 23.9kg/m²的正常值范围,两年前曾于外院进行胃镜手术遭遇严重麻醉窒息缺氧,历经抢救治疗才脱险。此次,患者希望能在信阳市中心医院顺利完成胃镜下手术。经评估,患者鼾症明显股票杠杆操作多少强制平仓,其常规麻醉窒息风险极高。
然而,面对这一棘手病例,信阳市中心医院麻醉团队完美诠释了专业赋能,临危不惧,凭借麻醉科团队自主研发的“咽腔导管”这一科研成果,麻醉科与消化内科李士坤主任共同制定了安全的手术麻醉方案。
麻醉前,患者血氧饱和度SPO₂仅93%,处于亚缺氧状态。术中,团队在胃镜引导下精准将“咽腔导管”置入声门处,并连接麻醉机供氧。随着麻醉加深,患者SPO₂不仅未下降,反而升至100%,李士坤主任顺利完成胃EMR手术。整个过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,麻醉安全得到充分保障。此病例充分展现了麻醉团队以精湛医术与科研硕果,将重重困难熔铸为应对的底气,彰显了麻醉学科在危重患者救治中的核心价值。
展开剩余59%麻醉科研:从临床需求到技术革新
“咽腔导管”的诞生,是麻醉科研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典范。该成果由麻醉科涂立刚主任指导、刘建树主任医师团队研发,基于中国人群口腔及咽腔解剖特点,专为无痛胃肠镜麻醉设计。其质地光滑柔软、操作简便,既能优化呼吸道通畅性,又能实现专业供氧,显著降低窒息风险。目前,“咽腔导管”已获国家专利及医疗器械注册证,并在河南省多家医院推广,成为提升麻醉安全的重要工具之一。
麻醉安全:科研赋能,生命至上
麻醉安全是围术期医疗质量的核心。全球每年因麻醉并发症导致的医疗事故中,超30%源于呼吸道管理不当。近年来,国内麻醉学界聚焦精准麻醉、困难气道管理等方向,推动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转化,如智能麻醉监测系统、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等,显著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患者舒适度。
科研引领未来,安全奠定基石
麻醉学科发展离不开科研创新与临床转化的双向驱动。国际麻醉学会(ISA)指出,麻醉科研应围绕“安全、精准、高效”优化围术期管理策略。同时,麻醉安全文化建设也至关重要,通过规范化培训等措施可系统性降低麻醉风险。
信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在涂立刚主任的带领下,始终重视科研创新与转化。在2024年度医院新技术新项目评审中,科室荣获一等奖2项,二等奖1项,涂立刚主任荣获科研二等奖。
麻醉科研,不仅是技术突破,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担当。未来,随着人工智能、大数据与麻醉学的深度融合,麻醉学科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为更多复杂手术保驾护航,为患者的生命健康贡献更大力量!
图文:刘建树 李 勇 股票杠杆操作多少强制平仓
发布于:河南省